学院新闻

“大国工匠 工创未来”非遗木雕实践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8

点击量:


9月23日,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国工匠 工创未来”非遗木雕实践活动在翔安校区新工科研发大楼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郑银聘到校开展讲座和实操教学,来自翔安校区不同专业、二十余名学子报名参与,开启了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工程的对话。

活动前,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继芳、副主任胡天林、工程技术教工党支部书记许英杰以及木艺课程教师与郑银聘团队一行进行了座谈。李继芳在座谈中表示:“希望通过邀请非遗大师进课堂的方式,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表达的传播者。”

在讲座环节,郑银聘围绕潘山庙宇木雕的技艺特点,分享了自己五十年如一日的从艺经历。他还特意将亲手创作的 “春夏秋冬”四屏风与一对狮座带到现场,以实物为案例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一代匠人对“守正创新”的坚守,深刻领略劳模工匠精神的内涵。

实操环节在新工科大楼113室“木作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工坊”展开。郑银聘与团队两位技师现场演示木雕操作技法,从刻刀的正确握持方式、各类刀法的细节展示,到图案设计的思路解析、雕琢过程的细节把控,耐心细致地逐一指导学生实践,让同学们在亲手创作中切实体会传统工艺的精妙魅力。

参与活动的厦门大学生物科学系学生左思佳感慨道:“作为一名理科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生物学实验与科研工作,这次木雕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手工艺的温度。生活中其实经常能看到木雕家具和手工艺品,但没想到能在学校里有机会与国家级非遗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这次课程特别有意义。今后我也会把非遗文化分享给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出一份力。”

通信工程系学生李晏卓也谈到:“从专题讲座、互动问答到木雕实践,通过一刀一刻的实际操作与体验,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工匠师傅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同时我也发现,木雕技艺中蕴含的专注、精准、耐心等品质,与我们追求人生价值、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据悉,本次非遗木雕实践活动,既是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木作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全校性选修通识美育课程的重要模块,也是该中心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联合打造的“工创未来”系列活动之一。该课程由工程技术中心蔡子霞、金凯鑫、陈智敏、张畋征四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精心设计,突破传统工科教育的边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木雕技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在刀起刀落的实践过程中,学子们不仅雕刻出精美的图案,更在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图、文/金凯鑫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