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从1945到2025,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到如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从血泪中汲取教训,奋勇前行。阅兵中新型装备的亮相、民兵方队的首次参阅,展现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彰显了中国维护和平、追求发展的坚定决心。
航空航天学院党委组织师生集中收听收看,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感受人民军队的威武雄风与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汲取奋进力量,抒发爱国热情。


师生集体收看实况直播
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袁国柱表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同学们一同回顾那段苦难辉煌的历史,我深受震撼与教育。先烈们以血肉之躯铸就的民族脊梁和爱国情怀,正是立德树人最鲜活、最深刻的教材。受阅官兵展现的昂扬斗志和尖端装备的磅礴气势,不仅彰显了国威军威,更生动体现了国家科技创新与综合国力的飞跃,为我们上了一堂震撼人心的国防教育课。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肩负的使命:必须坚决将立德树人“一号工程” 落到实处,引导师生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报国强国之志。我们将紧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聚焦空天领域和智能制造前沿,优化学科布局,推进有组织科研,鼓励师生勇于挑战“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空天栋梁和智造人才,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厦大力量。
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教授黄玥表示,今天上午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回顾历史,中国近现代屡遭列强侵略,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换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对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多个新的军兵种、新型战略导弹、隐身战斗机编队、舰载机编队等在阅兵式中亮相,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战斗力,令人激动自豪,更催人奋进。未来我将更加努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为航空航天装备建设培养人才和贡献科研成果。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周伟表示,今日上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天安门广场上翱翔的战鹰与铿锵的步伐,不仅彰显着大国军威,更激荡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报国之心。科技强则国家强。九三阅兵是一本“行走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一堂致敬历史、面向未来的生动的国防教育“大思政课”。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防现代化成就,更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们应当发扬抗战精神,在科技攻关的战场上奋勇争先,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航空航天学院重大装备健康管理研究团队负责人、教授李卫彬表示,观看了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看到威武雄壮的方队以及威严列阵的各类新型装备,我内心无比的振奋。这是国家力量的直观呈现,是和平发展的坚实保障。作为航院的教师,我深知这些闪耀着科技光芒的装备方阵,不是凭空而来,它们是无数科研人夜以继日攻关的成果。装备迭代之路从无坦途,科技突破之道不进则退。唯有在讲台上传授更前沿的知识,在科研中啃下更坚硬的骨头,方能让更多年轻学子接过创新的接力棒,为装备强国筑牢更深沉的科技根基。
厦门大学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机电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祝青园表示,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与对未来的坚定展望。此次阅兵众多智能化、体系化、无人化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公开亮相,具备高超声速突防能力的东风-17改进型导弹、采用双座设计可指挥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歼-20S隐身战机、海上作战群中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等一系列“国之重器”,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领域的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我倍感振奋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立德树人的决心。我将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制造强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航空航天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董佳闻表示,观看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式,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整齐划一的方阵、铿锵有力的步伐、自主研发的先进装备,尤其是空中梯队的亮相,无不彰显着祖国的强大与昌盛,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技的飞跃发展。这既是一次震撼的人民军队的军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的展示,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航空航天学院的辅导员,我深感自豪,也更觉责任重大。我将引导学子们把激发的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空天报国、智造强国的实际行动,激励他们夯实专业基础、锤炼过硬本领,勇于创新、砥砺奋进,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伟业,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航空航天学院科研秘书张瑞凡表示,此次阅兵中空天武器与空中梯队的宏伟展示令我倍感振奋,看到一批国产高科技装备呼啸苍穹,我深切感受到国家空天实力的跨越式发展,以及背后所凝聚的自主创新力量和系统工程优势。这份由衷的自豪,更转化为我立足本职、服务科研的坚定动力。未来,我将继续围绕国家空天战略需求,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助力一线科研团队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服务支撑。同时,作为高校科研服务体系中的一员,我也将把“空天报国”的精神融入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中,通过高效、精准的服务保障,赋能教学科研团队,共同培育更多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空天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一份力量。
航空航天学院控制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空天智能控制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李欣宇表示,鼓号齐鸣,铁甲生辉,整齐的方阵与壮观的空中梯队振奋人心,新质力量与新型装备集中亮相,尽显国防现代化的磅礴气势。无人化、信息化、体系化的协同展示,高精尖装备从陆地延伸至空天,全域覆盖,不仅展现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步伐,也让我深切体会到教育与创新的力量。作为控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深知图像处理技术在无人作战平台、航天装备和精密制导武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我将致力于提升算法的精度与效率,把所学成果应用到目标识别、环境感知等实际需求中,让专业真正服务于国防现代化,为科技强国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团总支书记 王业晨表示,今日集体观看“九三阅兵”,新时代人民军队系统性展示了建设成果。本次活动编设45个方队,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装备,集中体现了新质作战力量与体系化联合作战能力提升。新型战略威慑武器 “东风-61、东风-31、巨浪-3”标志着我国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和全面核威慑能力。此外高超声速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与无人智能等同台亮相,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联合制胜”的作战样式。多国领导人到场见证,让我感受到了我国在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这一历史事件上的大国担当。作为航空航天专业的青年学子,我将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高超声速气动与热防护、先进空天动力等方向扎实学习攻关,练就过硬本领,争做关键核心技术的攀登者,为推进强军事业和国防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航空航天学院自动化系2022级本科生李维宁表示,此次阅兵集中展示了众多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包括智能化、体系化突出的歼-20S、轰-6家族、99A主战坦克,以及首次公开的DF-61导弹等战略重器,其技术含量和系统集成度令人震撼。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学习的控制理论、智能算法、系统优化等知识,正是这些高科技装备的核心基础。从无人作战群中的智能协同,到装备中嵌入的自主感知与决策系统,无不体现着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国防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应当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将所学转化为真正服务于国家科技自强、支撑强国建设的创新成果,为未来的国防现代化和智能制造贡献青春力量。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机器人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厦门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学生研习班班长徐若妍表示,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当雄壮的国歌划破天际,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晨光冉冉升起,我泪水不禁充盈了眼眶,那份对祖国的赤诚与自豪,在这一刻格外浓烈。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14年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历史的烙印时刻提醒我们“莫忘来时路,做好后来人”。山河日新,国力日强,受阅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现代化国防装备震撼亮相,当最后一列装备的身影渐远,万千和平鸽振翅腾空,这一刻,硬核的力量与柔软的和平紧紧相拥。举办阅兵,不仅是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更传递着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号。历史承载过去,更启迪未来。回溯1945,凝结着浴血换来的胜利荣光,承载着永不褪色的不朽功勋;瞩目2025,指引着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升腾着和合共生的滚烫希望。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仕洵表示,观看2025年阅兵式,我内心深受震撼又感慨良多。阅兵场上将士们整齐的方阵、铿锵的步伐、坚定的目光,以及首次亮相的多款信息化智能装备,生动展现了我国科技和国防力量的飞跃发展。当直20T、J20S、J35A等新型战机飞驰过长安街上空,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强军的内涵。作为一名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博士生党员,我既为国家科技进步自豪,更感到重任在肩。2025年的今天,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我们要在科技强国的新战场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刻苦钻研,勇于在微纳技术领域探索创新,努力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所需,聚焦微纳技术前沿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力量,不负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
航空航天学院工科试验班2025级本科生郑嘉倪表示,与老师同学们集体观看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我深感震撼和自豪。80年前,我们国家遭受了侵犯与凌辱,是无数先辈的牺牲与奉献才换取了我们抗战的伟大胜利。如今,战旗方队高举旗帜,装备方队展示着先进武器,我们国家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武装部队,有足够的信心维护和平与繁荣。作为一名航空航天学院的新生,当国产的新型战机翱翔天空时,我更加坚定了“空天报国”的决心。我将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以抗战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文:万科、王心君、师生代表
图:郭江淮、董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