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铭记辉煌历史,涵养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使命——厦门大学“空天报国·追光逐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贵州学习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7

点击量:

五千年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却始终生生不息,这与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华夏儿女心中,更是激励当代青年学子奋勇向前的不竭精神动力。

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遵义会议召开 90 周年之际,为深刻领悟并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7月6日,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校重点社会实践队“空天报国・追光逐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9人,在学院团委副书记董佳闻、辅导员董芬带领下奔赴贵州,开展实践学习。他们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行动践行爱国报国情怀。

贵州,在中华民族红色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里书写过中华民族的伟大抗争史诗,见证过中华儿女的炽热爱国主义情怀,如今更在奋力谱写着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图1 实践队在遵义会议旧址前合影

立足民族大义,铭记家国情怀

实践队首站来到黔灵山麒麟洞。这座形似瑞兽的溶洞,曾囚禁过抗日名将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1936年,为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两位将军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功成之后,他们身陷囹圄,先后被囚禁于此。实践队员步履沉重地沿着蜿蜒的石阶前行,墙壁上凿刻的记录仿佛让他们与89年前的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隔空对话——听他们诉说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讲他们对团结抗日、民族解放的信念坚守,耳畔仿佛回荡着爱国主义的壮烈回响。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实践队员们深受震撼:正是这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中华儿女投身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抗争,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份深沉的爱国情怀,是民族大义的最高体现,更是“空天报国”的精神原点。

图2 实践队在麒麟洞前合影

感悟历史转折,领悟长征真谛

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区域最广、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贵州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焕发光芒的生动课堂。7月9日至10日,实践队员走进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沉浸式观览波澜壮阔的长征史诗;亲临遵义会议旧址,置身这座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爱国革命圣地。

在红飘带,1.5小时的沉浸体验让队员们“亲历”了长征征途:从“无名英雄”的默默奉献、“血火洗礼”的坚韧不拔,到“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的关键抉择、“砥砺征途”的艰难跋涉,再到“胜利丰碑”的欢欣鼓舞与“新时代长征路”的接续前行。每一个场景都在诉说:支撑红军将士不畏险阻、前赴后继完成长征的,不仅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对国家人民的深沉热爱。步入遵义会议旧址那间仅27平米的小木屋,队员们仿佛听见89年前20多位红军指挥员三天三夜的激烈争论。正是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爱国救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担当的生动彰显。

图3 实践队参观遵义会议旧址和红飘带

长征永远在路上,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路。置身历史现场,队员们几度热泪盈眶,感悟愈发深切:“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他们真切体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而崇高的爱国主义信仰,正是支撑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支柱。历史性的“转折”启示当下:个人的思想与行动航向,必须锚定爱国主义的灯塔,勇往直前。

图4 实践队在遵义会议陈列馆

弘扬科学家精神,砥砺空天报国

1967年,国家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在贵州建设生产歼击机和教练机的三线航空基地。响应国家号召,一批批科学家怀揣爱国赤诚奔赴贵州深山,以“航空报国”信念铸就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传奇。

7月11日至12日,实践队员追寻科学家足迹,来到诞生中国航空“涡喷心脏”的航空基地旧址——菜花洞。洞壁上斑驳的“献了青春献终身”标语,是温俊峰院士等科学家用一生兑现的爱国誓言。他们将三线精神锻造成战鹰的“中国心”,用毕生心血凝成爱国爱党、科技报国的精神丰碑。在旧址的“今身”——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现代化机床高速运转,钛合金锻坯被一点点锻造成发动机的强劲“心脏”;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服务器字节的不停跳动,展现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最新诠释,那是C919振翅、天问探火、神舟往返的精准轨迹,更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迈底气。

图5 实践队在菜花洞中参观学习

图6 实践队在菜花洞前合影

“建成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不畏艰难、无私奉献,这是科学家精神不变的爱国底色。”前辈们的壮举深深触动了队员们,“新时代更需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传承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身为新时代航空航天青年学子,他们更加坚定了空天报国的决心:以爱国之心驱动创新之志,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图7 实践队在国家大数据中心(贵州)综合试验区

交流体验中心合影

图8 实践队参观国家大数据中心(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

聚焦时代强音,校准报国航向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历史一再证明,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当天,在浸润红色基因的贵州大地上,实践队员们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将爱国情、报国志化作铿锵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空天报国,矢志不渝!”这既是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告白,也是对“空天报国”使命最坚定的承诺。

图9 实践队在国旗下表白


贵州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7月12日,满载感动与对爱国主义的深刻领悟,队员们踏上返程。回到厦门大学,他们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总结实践感悟、展望奋斗未来,立下铮铮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爱国主义情怀扎根心中,把报国强国使命扛在肩头”“新一代航天人已整装待发,我必将为祖国空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我对爱国主义最响亮的回答!” ……

图10 实践队总结实践感悟,重温入党誓词

文/董佳闻、张思琦

图/董芬、张思琦、卢智超、夏友长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