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厦门大学“多学科设计优化自主软件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暑期学校正式开幕。来自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师生齐聚厦园参训。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曾念寅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向远道而来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在国家高度重视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攻克核心技术瓶颈的背景下,此次聚焦多学科设计优化(MDO)与国产工业软件应用的暑期学校意义重大,围绕自主软件底层算法突破与工程化实践,结合“智周”多学科设计优化自主软件和AeroDataAI平台的实战训练,助力学员掌握国产自主工业软件在复杂装备设计优化中的全流程应用能力,旨在培养兼具算法开发能力与跨学科工程素养的高素质工程实战人才。

在为期五天的课程中,一支由多方师资组成的授课团队带来了系统且深入的教学。团队成员包括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青年教师腾达,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型号总师青年助理、工程软件开发团队主任邵卫东及工程软件开发副主任工程师张蒙,厦门大学四川研究院空天数据中心负责人陈玉星与工程师赵柏宇,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结构强度研究部一级主管刘思凡等。他们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员系统学习多学科设计优化知识——从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到“智周”多学科设计优化自主软件的实操案例,再到飞行器布局设计理论与AeroDataAI平台应用,全面呈现多学科设计优化全流程。充实的课程内容与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学员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暑期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们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围绕 MDO 中的理论难点与工程挑战,与授课老师展开深入交流。老师们结合科研前沿与工程实践,不仅细致解答疑问,更进行拓展讲解。学员们还结合自身研究课题,积极探讨“智周”多学科设计优化自主软件在科研中的应用潜力。这种深度互动既体现了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也彰显了国产软件在科研实践与技术自主领域的广阔前景。

7月4日,暑期学校圆满落幕。结业式上,学员代表获颁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为此次学术之旅画上句点。通过组织师生深度体验、应用“智周”等优秀国产工业软件平台,有效提升了学员对国产工业基础软件的技术自信。这不仅是一次掌握先进工具的过程,更是厚植科技报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的关键契机。暑期学校希望以此激发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引导他们投身多学科设计优化前沿研究与国产软件研发,共同为破解“卡脖子”难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备注:
“智周”多学科设计优化自主软件简介:“智周”软件是由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厦门大学共同研发的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面向全生命周期、全应用场景的多学科多目标设计优化平台,可集成气动、传热、燃烧、结构、强度等专业学科,兼容国内外主流硬件和操作系统,包含试验设计、多学科优化、拓扑优化等功能,提供代理模型、命令行执行等应用模块,适配30余款仿真软件接口,满足用户自定义模型的需求。此外,智周软件提供80余种常规和先进的算法、方法与模型,助力用户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AeroDataAI平台简介:AeroDataAI平台是厦门大学四川研究院基于航空航天领域自主研发了基于云原生开放架构的一款高性能CFD协同仿真云平台。旨在解决航空航天飞行器布局设计中面临的仿真软件操作复杂、计算耗时长、气动数据整理繁琐以及后处理过程低效等问题,全面结合了自研解算器、云原生、AI赋能的核心技术方法,支持CPU/GPU并行计算、云图渲染、实际仿真场景再现、全流程自动化处理等功能,逐渐实现适配各类商软及通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