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遇见厦大 启航青春| 航空航天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

发布时间:2025-09-06

点击量:

金秋送爽启新程,踔厉奋发向未来。9月3日下午,航空航天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翔安校区德旺图书馆1号报告厅举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各研究中心系所负责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行政支撑中心负责人、2025级工科试验班各班级班主任、学院全体辅导员及2025级668名2025级新同学参加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蔚主持。

典礼正式开始前,全体新生共同学唱厦门大学校歌,悠扬旋律在报告厅内回荡。随后,航空航天学院建院十周年宣传片精彩播放,不仅烘托了热烈的迎新氛围,更将“空天报国”的种子深深植入每一位新生心中。

下午15时,典礼正式拉开帷幕。全体师生起立,深情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院党委书记袁国柱为新生代表赠送《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和《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史》书籍,勉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专业根基,不忘初心使命、赓续学院优良传统,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学院副院长黄玥从学院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学生科创、科研平台及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作了整体介绍,让“旧业维新,后来居上”的院训精神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中,激励新生心怀自信在赓续华章、奋楫一流的新征程上善作善成、久久为功。

教师代表陈荣钱寄语新生以家国为基,让理想锚定星辰大海;以创新为魂,敢闯空天“无人之境”,在专注科研与学习之余,享受温暖充实的大学生活,在追逐空天梦想的过程中,收获丰盈而热烈的青春。

本科新生班主任代表王晓光从班级建设、集体主义、班风学风和适应大学四方面分享了建议,鼓励同学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共同营造“严谨求实、互助共进”的学风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

老生代表、2024级硕士生黄虹瑞分享了自己在校学习与科研的经验体会。他表示,厦门大学既是科研攻关的理想阵地,也是全面成长的广阔平台。学术不仅藏于严谨的实验数据中,更跃动在校园的温柔晚风里、镌刻于航模划破长空的轨迹中,在同侪的思想碰撞间生生不息。

新生代表、援藏计划定向生、2025级本科生刘玉瑾在发言中表示,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空天事业发展的宏图,以“空天志”担当“报国责”;扎根学术,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探索的“开拓者”,不懈钻研;锤炼品格,传承“嘉庚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奉献与坚韧。

典礼还精心设置“寄语未来”环节,全体2025级新生写下对未来的期许与目标,装入学院特制信封密封保存,约定在毕业之时开启这封“跨越时光的来信”,见证成长与蜕变。

学院党委书记袁国柱代表全院师生,并受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学院常务副院长尤延铖委托,热烈欢迎2025级新同学加入航空航天学院这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大家庭;同时,向长期以来悉心培育、陪伴同学们逐梦成长的家长与师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袁国柱以《遇见厦大,启航青春》为题,给新生们讲授开学第一课,从三个维度为同学们的大学航程锚定方向。

在第一部分《乘时代东风:生逢其时的青春际遇》中,他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他指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同学们选择的航空航天领域,正是国家亟需突破的关键战略方向,专业选择与国家需求高度契合,让新生们明晰了未来的奋斗航向。

第二部分《溯百年薪火:厦大精神的传承与新篇》,他带领新生回溯厦大百年积淀的精神底蕴。从“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这一融入厦大人血脉的精神之魂,到“大师、大楼、大气、大爱”的育人特色,再到学校为同学们打造的“吃好、住好、行好、用好”成长保障体系,让新生们深切感受到厦大的独特魅力,更明确了作为厦大人的精神坐标与集体荣誉感。

最后,他围绕《赴青春之约:挺膺担当的成长之路》,针对新生如何度过大学这一人生关键阶段,提出了五对辩证关系的思考与建议:鼓励同学们在“有”与“无”的平衡中校准成长心态,在“大”与“小” 的取舍中锚定担当坐标,在“新”与“旧”的碰撞中把握时代脉搏,在“快”与“慢”的节奏中提升人文素养,在“远”与“近”的统筹中规划成长路径,希望同学们在厦大航院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成长为强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在这片沃土上开启属于自己的青春新航程。

随着“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的校歌声再次响起,开学典礼圆满落幕。整场典礼仪式庄重、环节紧凑、氛围热烈,既让新生深刻感受到身为厦大人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更坚定了他们投身航空航天事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信心与决心。

图、文/熊李成溪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