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青椒沉淀为老椒,但与学子共度的每一刻欢愉,引领他们在知识海洋中探索,见证他们破茧成蝶的成长,这才是教师最珍贵的收获。”从2008年在领奖台上捧起厦门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的奖杯,到如今带领团队赢得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王颖老师用坚守诠释着教育者的初心。

——王颖老师:“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大赛特等奖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推动着我在教学路上的思考和探索。经过16年的沉淀,我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启迪智慧、激发理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以生为本:亦师亦友润无声
在王颖老师的课堂上,抽象的公式化作破解工程密码的钥匙,艰深的理论成为启迪创新的明灯;在实验室里,她总是搬着那张熟悉的小凳子,坐在学生身边悉心指导。“教学不应囿于课堂,真正的教育发生在每一次心灵的共鸣中。”王颖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关心他们的精神成长。从讨论最新的影视作品到组建师生音乐分享群,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之道,让教育有了温度与厚度。2016年,学生们用“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称号表达了对她的爱戴。

——南开大学副教授陈盛泉(2013级本科生):“王老师不仅教会我专业知识,更用她严谨的治学态度点燃了我对生物信息学的热爱。”
——网易伏羲实验室首席专家丁彧(2002级本科生):"那堂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课,让我看到了机器智能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找到了终身奋斗的方向。"
精研善教:守正创新铸金课
在王颖老师眼中,每门课程都是值得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运筹学》课程的建设历程就是最好的例证:从荣获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一等奖的精心设计,到入选福建省线上线下一流课程的MOOC建设,再到登陆新华网课程思政平台,到如今与时俱进搭建24小时在线的“AI智能学伴”系统。她与邵桂芳、洪文兴、曾念寅三位老师共同探索的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让课程完美蝶变,更在厦门大学第五届教学创新比赛中斩获一等奖。


2015年,怀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想法,王颖老师与担任班主任时期所带的学生陈昕(现铂欣资本创始合伙人)一拍即合,《互联网创业引导与实践》课程应运而生。这门学生反哺母校的课程至今已开设10次,通过迭代式教学设计、跨学科融合创新与实践场景深度嵌入,构建起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卓越教学体系。凭借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显著育人成效,该课程于2017年获评“福建省创新创业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0年获评“福建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023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同时,身为科研团队的负责人,王颖老师认为“科研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王颖老师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源泉。她在授课时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巧妙融入横向课题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获得成长。
厚积薄发:创新育人结硕果
通过多年的思考积累和实践探索,王颖老师与团队构建出独具特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她们的教学成果《递进与协同发展的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更在2024年助力团队获评“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称号。

作为教学改革的践行者,王颖老师先后主持6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系统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她搭建的“大数据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平台,汇聚了近百位专家学者,产出的创新成果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推广应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共享。

从青教赛的青涩锋芒到教创赛的从容引领,十六载春秋见证了王颖老师的教育坚守与创新。站在新的起点上,她将继续以科研滋养教学,用教育家精神培育更多“空天报国”栋梁之才。正如她常说的:“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永恒灯塔,为他们的梦想照亮前行的方向。”
文/陈锃琰、王颖
图/王颖、部分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