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提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坚定新生党员的“空天报国”“科技报国”信念,9月17日,航空航天学院团委组织了一场“旗帜工程·党员学堂”——“电影党课”,学生党员代表、教师党员代表在德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共同观看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蔚、王寒等出席党课活动。

《窗外是蓝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衔出品,是我国首部在太空实景拍摄的纪录电影。该片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运用国产8K超高清摄影机全程拍摄,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导演朱翌冉执导,创下多项纪录——不仅是迄今地球轨道拍摄规模最大的影片,还汇聚了最多的职业航天员参与,拥有最长的拍摄周期,同时调动了在轨航天器的最多资源。
影片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首次执行6个月在轨驻留任务为创作蓝本,生动讲述了航天工作者们不畏艰难险阻、执着探索宇宙的感人故事,细腻展现了航天人坚守理想信念、为研制国之重器奉献青春热血的动人篇章。观影过程中,师生们全情投入,被剧情深深吸引,多次为航天人的坚守付出与无私奉献动容。
影片结尾,一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珍贵历史影像缓缓呈现,将现场观众的思绪带入中国航天波澜壮阔的发展长河。从1970年我国首次启动载人航天探索研究,到1992年 “921工程” 正式立项;从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成功首飞,到神舟二十号载人任务圆满完成;从空间实验室阶段的艰难摸索,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辉煌成就……一幕幕珍贵画面,串联起中国航天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足迹,绘就了一代代航天人砥砺前行、矢志报国的壮丽画卷。
观影结束后,师生代表齐声高呼“窗外是蓝星,空天报国,智造强国!”的口号,铿锵有力、响彻全场,彰显出航空航天学院师生强烈的使命担当与爱国热情。

影片中航天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师生,更坚定了大家投身空天事业、助力国家航天发展的决心。未来,航空航天学院将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全体师生坚守“空天报国”的初心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航院力量。
文/熊李成溪
图/罗仁斌
观影感悟:
《窗外是蓝星》凭借真实的纪录视角和震撼的视觉效果,带我们沉浸式体验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与生活。它不仅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与智慧,更彰显出我国航天事业独有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影院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中国航天的浪漫与力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镜头从航天员视角望向窗外的瞬间,地球宛如一颗镶嵌在黑暗宇宙中的蓝绿色宝石,生活在其上的人类虽渺小如尘埃,却拥有改变世界、探索未知的无限可能。这也激励着我,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探索自身潜能,朝着航天梦想坚定前行 。
——何晓通
航空航天学院自动化系2023级本科生
观看《窗外是蓝星》对我而言,不仅是欣赏一部纪录片,更是一场与科研精神的深度共鸣。影片对航天任务的呈现精准而细腻,航天员们仔细核查设备、严格遵循实验流程、反复开展演练等细节,与实验室里“重复验证、精准把控”的科研逻辑高度契合,让我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日常校准仪器、核对数据的场景。航天领域的“零容错”要求,正是所有科研工作的共同准则。而王亚平与女儿“摘星星”的温暖约定、航天员们长达6个月的太空坚守,更生动诠释了科研人在“小家”与“大家”之间的取舍,以及对使命的执着坚守。这让我更加坚定:只要心怀热爱与使命,科研探索之路终将通向广阔未来 。
——郝苑雯
航空航天学院先进空天动力工程研究中心2024级硕士研究生
观看《窗外是蓝星》这部“电影党课”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影片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太空之旅为蓝本,用真实影像为我们呈现了独特的中国式太空美学。片中,三位航天员克服重重困难,在空间站开启长达6个月的工作与生活,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太空探索的艰辛与伟大。尤其令人动容的是,航天员舱外作业时,那根连接他们与空间站的安全绳,被网友亲切喻为“脐带”,它既是物理层面的安全保障,更承载着人类对探索宇宙的执着与牵挂。身为航院学子,我深感使命在肩。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接力奋斗与坚守,我将以影片中的航天员为榜样,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赵芳玲
航空航天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
观看《窗外是蓝星》后,我深受震撼与教育。影片不仅集中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深刻诠释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精神内核。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在科研中探索的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如同航天员探索浩瀚宇宙一般,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严谨的求实作风和无畏的攀登精神。未来,我会时刻以航天英雄为榜样,将“空天报国”的使命感融入日常科研与党支部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中,始终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
——王博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机械创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