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追寻领袖足迹 筑梦空天未来 ——厦门大学“科创先锋”实践队杭州行探寻“三位一体”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3

点击量: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内涵,近日,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蔚、高级工程师胡天林、团委书记郭江淮带领学生科创社团骨干成员,组成“科创先锋”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杭州,通过实地探访“六小龙”等科技领军企业和浙江大学等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系统挖掘“八八战略”引领下浙江“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杭州样本”与“浙江智慧”,为新时代青年以科技创新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智慧与动能。

思想溯源:解码“八八战略”的协同基因

实践队首站走进浙江展览馆,参观“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在林蔚副书记的导学下,师生系统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立足省情、放眼全局的宏阔擘画,重温了2003年浙江启动的“五大百亿”工程的战略背景——以“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夯实教育人才根基,以“百亿信息化建设”抢占科技发展高地。

这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部署,正是“八八战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打实基础”战略思维的奠基性实践。

展览中,科创飞地资源整合、蜂群机器人技术突破等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八八战略”以教育为支撑、以科技为动能、以人才为根本的实践逻辑。师生们深刻领悟到,“八八战略”不仅是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更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理念的地方典范。

(实践队师生参观浙江展览馆“八八战略”20周年主题展览)

(实践队师生讨论盾构机、蜂群机器人等创新成果)

企业探秘:感知创新一线的活力密码

循着“八八战略”指引的创新路径,实践队深入杭州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走访华为、海康威视等全球技术领军企业,以及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等从高校实验室走出的科创新锐。

走进华为杭研所,师生们系统了解了华为在手机、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等多元领域的布局,其“包容失败”文化与“多路径攻关”策略,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华为鼓励探索、勇闯技术“无人区”的创新生态。在海康威视大模型赋能百业展厅里,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实景应用让“科技为民”有了具象表达。这些头部企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勇于科技创新的格局,为本次实践队的科创学子们锚定了科技报国的精神坐标。

在宇树科技,队员们亲手操控人形机器人完成行走、转身等动作,聆听技术人员介绍创始人王兴兴因为学生时代对机器人的热爱和钻研“九年磨一剑” 的创业故事,引发了队员的高度共鸣。在云深处科技,四足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如履平地的演示令人称奇,创始人朱秋国“不做中国的波士顿,做世界的绝影”的宣言点燃了队员们的创新热情。这一刻,大家表示在实验室里每一次失败的调试、竞赛中通宵打磨都在为未来积蓄力量,持续的热爱与“屡败屡战”的坚持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实践队参观华为杭研所)

(实践队与宇树科技人型机器人互动)

(实践队近距离观察云深处科技四足机器人)

(实践队在海康威视调研交流)

校地协同:探寻产教融合的育人路径

浙江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活力,离不开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人才培养的强力支撑。实践队走进浙江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基地,重点调研其育人机制和创新模式。“考拉工作室”学生主导研发、课程整合、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实践,农业机器人团队跨学科协同创新等鲜活案例,令实践队师生深受启发。在现场,师生还聆听了从浙大学霸到AI颠覆者梁文锋的成长故事,了解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依托浙大科研底蕴的创业之路,这无一不印证了“真项目、强实践、重协同”培养体系的实效,这一模式有效打破了“学”与“用”的壁垒,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两校学子还围绕技术细节展开热烈讨论,展现了青年一代在科技前沿互学互鉴的担当。

(实践队参观浙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基地)

(实践队参观“考拉工作室”)

(实践队围观农业机器人)

(实践队与宇树科技技术专家交流座谈)

(实践队与华为杭研所领导专家交流座谈)

青春聚力:书写科技报国的青春答卷

本次沉浸式调研,是一次追寻领袖足迹的思想淬炼,更是一堂“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课。师生们凝聚起清晰共识:“八八战略”里的战略思维与协同智慧,是解码浙江新质生产力的“金钥匙”,必须深学细悟;教育是筑梦的基石,科技是逐梦的引擎,人才是圆梦的纽带,三者唯有同频共振,才能释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效能;新时代青年当以“小我”融入“大我”,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挺膺担当。本次社会实践亲眼见证头部企业的引领与新锐企业的成长之路,也点燃了队员们科技报国的激情,今日科创团队中的热爱与坚持,正是明日闯荡科技“无人区”、成就“世界绝影”的起点。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将感悟转化为行动,聚焦杭州在政策引导产教融合、优化实战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努力为地方政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决策参考,为校院两级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学生感悟

“这次实践像一场科技与未来的约会。当我在宇树科技操控机器人时,突然明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深意——科研不止是论文里的公式,更应是能让生活更美好的温暖力量。作为新工科研究生,我将努力让实验室的智慧火花,真正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火焰。”

——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生 黄煜坤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八八战略”,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写进城市基因,让这里的教育链、科技链、产业链同频共振。‘云深处’的海外标杆、海康威视的全栈智造、华为的核心技术突破,都是‘八八战略’跨越时空的力量。我们厦门大学地处经济特区,有两岸融合发展的优势,需要厦大科创青年学子努力借鉴‘浙江经验’,写出自己厦大人的现代化青春答卷。”

——海洋与地球学院本科生、机器人爱好者联盟成员 陈瑜心

“从浙江展览馆里的蜂群机器人,到华为杭研所的研发投入清单,再到浙大基地的产教融合实践,我亲眼看到‘八八战略’如何让教育、科技、人才拧成一股绳。现在我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刻苦钻研、勇闯创新,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应有力量。”

——航空航天学院本科生、智能车队成员 刘芳萍

图文/厦门大学“科创先锋”暑期社会实践队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