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航空航天学院成功举办航空宇航学科建设与技术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5-04-10

点击量:

4月5日下午,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建院10周年系列活动之“航空宇航学科建设与技术发展论坛”在学院547报告厅顺利举行。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航空宇航领域学科建设与关键技术领域前沿热点问题,共享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共商领域融合发展新思路,共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专项总设计师、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首任院长尹泽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型号系列总师朱广生等10余位专家作特邀报告。

聚焦前沿:院士领衔把脉行业趋势

论坛设置12场专题报告及交流环节。尹泽勇以“我国通航动力现状及绿色新通航动力发展”为题作开幕报告,强调“绿色低碳技术是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呼吁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破解动力系统设计瓶颈。朱广生则以哲学视角切入,结合毛泽东《实践论》剖析航天技术发展规律,提出“以实践为导向,推动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深度融合”。

在商用航空领域,中国商飞公司工程总师、科技委常委陈勇围绕飞机安全与运营关键技术,系统阐述了国产客机适航安全突破与智能驾驶舱创新设计;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总师程荣辉、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型号专职总师黄维娜分别就先进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发展路径展开论述,指出“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复杂程度和性能指标要求不断提高,亟需构建自主研发体系,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瓶颈,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的步伐”。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庆聚焦“绿色引领的商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解析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混合电推进系统及人工智能赋能发动机研发等低碳技术路径。

技术攻坚:校企共谋协同创新路径

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未来技术研究所所长林大楷聚焦“民机飞发一体化气动设计技术”,分析了当前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毓栋通过系列纪实影像系统回顾与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渊源与成果积淀,深度分享校企协同育人经验,为技术转化提供实践范本。

产教融合:高校共探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为论坛另一核心议题。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陈海昕系统介绍了学院在空天技术领域的学科布局与科研转化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党委书记董雷霆提出“工学交替、理技融合”的育人新范式,并分享了北航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及空天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缑林峰则深入解读“卓越工程师定制化规模化培养”模式,强调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院长魏小辉分享了南航在航空学科动态调整与跨学科平台建设中的经验,重点聚焦“依托优势学科的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改革探索。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尤延铖在发言中指出:“高校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为航空宇航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尤延铖在论坛总结时表示:“航空宇航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需以创新为引擎、人才为基石、协同为纽带,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本次论坛不仅为学界与业界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更通过凝聚共识,为推进我国空天技术自主创新与学科建设注入新动能,助力“航天强国”战略目标加速实现。


文:张瑞凡

图:庄华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