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晚,尹泽勇院士工作站学术研讨会在厦门禹洲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委主任尹泽勇,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庆、副总经理杜辉、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发展部部长石英、部长侯乃先等6位专家,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李维、部长金海良等8位专家,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尤延铖,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黄玥、王奕首、曾念寅等30位教师及科研人员共同参会。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厦门大学三方围绕深化产学研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以“混动与低成本小发”“氢能及新能源动力”“智周软件与多学科优化”三大专题为主线,设置10场学术报告,黄玥、石英和金海良分别担任各专题会议主持人。我院周军、朱剑锋和曾念寅分别围绕“大型自旋翼无人机总体方案及兆瓦级混电搭载方案”“厦门大学航空混电及高速动力前期工作总结及后期计划”“人工智能驱动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及其在智周应用思考”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在讨论环节,三方就协同创新机制、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路径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多项共识。
尤延铖代表厦门大学对中国航发相关单位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院士工作站为学院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未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依托尹泽勇院士团队,深化航空动力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二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有组织科研,推进“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建设;三是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技术攻关与产业应用链条,力争在航空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尹泽勇总结指出,此次研讨会为航空动力领域学者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对推动三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三方应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聚焦“智能优化”“氢能动力”等前沿方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同时强化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依托“大平台”培育“大成果”,为航空动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他强调,各方需凝聚合力,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助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为厦门大学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的深度合作提供了良好交流平台与工作基础。未来,航空航天学院将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原始创新,加速关键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我国航空动力产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当日上午,还同步召开了计算空气动力学论坛,进一步拓展了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图/文:张瑞凡